最近,一则 #16岁男孩做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 的新闻冲到了新浪微博的热搜第一。据报道,山东潍坊16岁的自闭症男孩经历6次粪菌移植后,渐渐从不愿与人交流,到能够与家人沟通,治疗效果显著。
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科主任周世庆称,粪便中的部分细菌可以合成5-羟色胺,调解人的情绪,而抑郁症、自闭症都受到5-羟色胺的影响。
其实我们公众号在之前《又有新发现!美国生物公司利用肠道菌群分析辅助自闭症诊断》一文中就向大家介绍过一种与自闭症有关的新研究方向:肠道菌群和肠道功能与自闭症的关系。(点击标题回顾文章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种基于肠道菌群与自闭症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新治疗技术——粪菌移植。
01
什么是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FMT)指的是通过对肠道菌群的移植,将健康人体内的粪便经过科学的方法处理后移植到需要的人体,期望有益的菌群代替不利的菌群帮助病人康复。
一开始这种技术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后来医生们经过研究,高度怀疑肠道菌群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大脑功能,因此开启了对将该技术扩展到神经领域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对自闭症的研究。
02
粪菌移植与自闭症的关系?
据报道,有30-70%的自闭症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有肠道问题,比如腹泻或者便秘。
国内外已有研究都证实,与正常的同龄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数量较少。研究者们怀疑肠道微生物可能改变肠道与大脑信号沟通的神经递质(帮助生物信号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外一个神经细胞的化学物质)水平,从而影响大脑的功能。
早在2015年,我国尤欣教授在《中华儿科杂志》上阐释了自闭症患儿体内的免疫异常,其中重点突出了自闭症患儿会并发消化道症状。
尤欣教授还提出了新的自闭症发病机制假说:“自闭症的发生可能是在基因易感的基础上,在1~3岁免疫建立的关键时期,由环境因素触发,引起免疫紊乱和肠道微生态失衡,改变了胃肠道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导致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从而影响神经形成、迁移及突触的建造。以上的多系统受累是患者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的病理生理基础。”尤欣教授在其理念之下于2015年促成了国内第一例自闭症的菌群移植。
在粪菌移植与自闭症关系研究中,近年来最重要的一个实验就是2019年加州理工大学Gil Sharon等人在杂志《CELL》(《细胞》,国际上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的著名杂志)发表的关于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群移植给小白鼠后,引发小白鼠自闭症的研究。
虽然从实验过程来看,该实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为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确实存在某种关系提供了证据,但也有许多学者从实验模型与标准方面对该实验提出了质疑:
1. 该实验以小鼠作为最终实验结果呈现的动物模型,但小鼠与人的脑结构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以小鼠做模型缺少说服力。
2. 该实验以小鼠掩埋石子数量作为小鼠自闭症表现中重复刻板行为的指标,以离开自己所在地的距离(以厘米计算)以及呆在笼子中央的时间作为社交能力的判断标准,这种判断标准是否合理也令人怀疑。
国内对此研究还比较少,但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中国泛自闭症障碍儿童肠道微生物群分布及菌群疾病相关性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5个细菌物种可区分ASD患儿及正常发育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ASD患儿的粪便菌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ASD组的萨特氏菌、臭气杆菌和Butyricimonas的相对丰度更高,而韦荣氏球菌和链球菌的丰度显著降低;神经递质生物合成相关的菌群功能在ASD患儿中显著降低,丁酸和乳酸产生菌减少。
这一研究为自闭症和肠道菌群变化之间存在关联提供了新的中国临床证据。
以上海为例,上海卫健委于今年8月30日发布《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21年版)》中“技术管理基本要求”提到:
应用FMT治疗治疗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消化系统外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癫痫等;
2.精神系统疾病:自闭症、情绪障碍、多动症、抽动症等;
3.代谢相关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
4.肿瘤相关疾病:免疫治疗及放化疗所致肠炎等。
可以看出,我国跟随国际趋势将自闭症纳入粪菌移植研究的方向,并普遍认为二者存在一定关系。现在,国内有多个医学团队都以开展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的项目,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
03
粪菌移植理论上对所有自闭症儿童都有用吗?
早在2016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微生态学组就儿童粪菌移植技术制定了标准与规范,发表了《关于儿童粪菌移植技术规范的共识》,其中规定:
FMT治疗自闭症患者纳入要求:
1.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者;
2.伴有明显的胃肠(GI)症状,如腹泻、腹胀、便秘、恶心、呕吐、肠绞痛等;
3.伴有睡眠障碍、夜醒频繁者;
4.伴有情绪障碍、兴奋、自伤行为、刺激症状频繁者;
5.肠道菌群紊乱;
6.合并有食物不耐受者及肠道免疫力低下者(但重度过敏除外);
7.不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结肠细胞严重受损(菌血症风险)、肠梗阻、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免疫缺陷病及孕产妇者;
8.年龄要求:3岁及以上患者。
04
粪菌移植对自闭症有效的标准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导致各类研究疗效的异质性较大,基于此,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中国微生态治疗创新联盟和上海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积极倡议,并组织制订了我国首个关于FMT标准化方法学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0年7月出版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正式发布了《菌群移植标准化方法学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提到:
FMT临床治愈或缓解标准第六条:
自闭症:治疗第12周,自闭症ABC量表评分<31分、且CGI・I评分1分,菌群多样性恢复至供体菌群多样性50%以上为治疗显效。
治疗第12周自闭症ABC量表评分<67分、且CGI-I评分2分或5个ABC子量表中至少2个较基线有50%或更大的下降,而其他子量表均未岀现10%或更大的上升为治疗有效。
05
粪菌移植的安全性?
现在普遍的认识是,FMT应该是很安全的,但不可否认,新技术还是具有不确定性。相关研究从参与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James Adams,也是一位自闭症儿童的爸爸,在研究中负责招募受试者。
他总结说,孩子们对肠道菌群移植还能很好适应,但有一些小小的副作用。而也有相关报道表示,在利用粪菌移植的其他疾病的研究中,出现过死亡案例。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不允许研究团队将7岁以下儿童纳入实验对象范围。许多医生也认为根据未经证实的治疗方法,这些移植可能使孩子们面临严重的感染风险。
综合来看,虽然潍坊的自闭症男孩通过粪菌移植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但目前这一新技术还处于尚未成熟的研究阶段,大家需要理性看待。同时,我们也对粪菌移植技术充满期待,希望未来可以切实为“星星的孩子们”带来康复希望。
参考文献:
1.《自闭症发病或与免疫、肠道菌群相关,系统治疗全身症状可改善预后》,光明网
2.Mengxiang, Zhang, Wei, et al. Analysis of gut microbiota profiles and microbe-disease association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China.[J]. Scientific Reports, 2018.
3.关于儿童粪菌移植技术规范的共识[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04):479-481.
4.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等. "菌群移植标准化方法学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3.Z1(2020):5-13.
5.《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21年版)》
6.《FMT——一个很有“味道”的自闭症治疗方案 》,xiaoyaya-autism
7.粪菌移植可以治疗自闭症?新出炉的文献解读来了